上杭县小学高年段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 丘才珍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上杭县四所小学高年段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研究上杭县小学高年段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和解决办法,为上杭县小学高年段能更好地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和不断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1.前言
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睬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途径【1】,是确保完成体育课程教学任务而促进学校体育整体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课余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课余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各小学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长干的时期,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育活动形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庐丰中心小学、下都中心小学、中都中心小学、城西小学四所小学高年段为研究对象,每个学校50人,共计200人。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杭图书馆和Internet搜集和参阅了大量关于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展研究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向庐丰中心小学、下都中心小学、中都中心小学、城西小学各发放份调查问卷50份。回收193份,其中男生98份女生95份,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5%。
2.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要求,对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归纳整理,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指导思想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健康第一占32.1%和增强体质占42.6%,其中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的学生中女生占20.5%多于男生的11.6%,而以增强体质作为指导思想则是男生占25.8%多于女生的16.8%。以运动技能为指导思想的占10.6%,并且基本上是男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想把某项运动作为自身的特长。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仅占5.3%,这说明目前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还只是少数,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终身体育重要性的宣传。
表1 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
选项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健康第一 22 11.6% 57 20.5%
运动技能 18 9.5% 2 1.1%
增强体质 49 25.8% 32 16.8%
终身体育 8 4.2% 2 1.1%
3.2锻炼动机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因素【2】。学生在对体育学习、身体锻炼的目标愿望与运动环境诱因相互影响下,产生了体育运动的内部需要。本次调查从健康、娱乐、丰富课余生活、减压、交友、提高技能、增强体质等几个方面对上杭县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健康、增强体质和丰富课余生活三个方面,分别占95.3%、76.3%和68.9%。以健康作为锻炼动机的男生占47.3%与女生的47.9%几乎没有差异,以丰富课余生活为动机的女生比男生多出7.9个百分点,以增强体质为动机的男生比女生多出12.1个百分点,以提高技能为动机的男生占23.7%则明显多于女生的1.1%。而以娱乐、减压、交友作为动机所占的比重较少。这也需要体育老师们在平时的理论课上多对学生们渗透一些关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给学生。
表2 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多项选择)
选项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健康 90 47.3% 91 47.9%
娱乐 37 19.5% 47 24.7%
丰富课余生活 58 30.5% 73 38.4%
减压 39 20.5% 28 14.8%
交友 27 14.2% 7 3.7%
提高技能 45 23.7% 2 1.1%
增强体质 84 44.2% 61 32.1%
其他 3 1.6% 6 3.2%
3.3主要锻炼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是学生需求的最直接体现【3】。从事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改善我们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也会有不同,跑步可以较明显的提高我们的肺活量和肌肉耐力【4】。球类可以提高我们下肢的力量,提高我们的爆发力。从表3来看跑步和球类运动是学生们课余体育活动主要从事的项目,其中跑步占30%,球类占59.4%,而其他项目则明显较少。这可能跟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有关,学生根据学校所能提高的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锻炼。
从问卷上我们发现选择球类作为运动项目有80%是男生,而选择健美操的都是女生,选择羽毛球的有60%是女生,选择跑步的有86.7%是女生。这说明男生从事课余体育锻炼主要是选择一些观赏性强、对抗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这也符合青少年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而对生主要是选择一些运动难度较小,同时能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项目,这也是女生根据自身身体条件的特点来选择。
表3 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项目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篮球 36 18.9% 2 1.1%
跑步 25 13.2% 57 30%
足球 14 7.3% 0 0%
羽毛球 2 1.1% 13 6.8%
排球 18 9.5% 3 1.6%
健美操 0 0% 6 3.2%
其他 2 1.1% 12 6.3%
3.4锻炼次数
体育锻炼的周次数是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状况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一个星期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为研究单位,来研究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的现状。
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国家提出每天都要坚持锻炼【5】。从表4可以看出男生大部分每周锻炼在3以上。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男生女生差不多,女生主要集中在每周锻炼3-4次。男女生达到每天锻炼坚持锻炼的分别占8.9%和3.1%,男女生达到每周锻炼次数在5次以上分别占20.6%和6.8%,说明这部分学生具有很强体育锻炼意识,能够自主的去参与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另外还有15.8%的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在3次以下,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怕辛苦、懒惰不爱运动、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
表4 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
选项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0次 1 0.5% 2 1.1%
1-2次 9 4.7% 16 8.4%
3-4次 31 16.3% 56 29.5%
5次以上 39 20.6% 13 6.8%
每天1次或以上 17 8.9% 6 3.1%
3.5锻炼时间
一次体育锻炼要达到半个小时以上对我们的身体减脂和各器官机能的改善才开始有效果【6】。从表5我们可以看到一次运动达到半个小时以上的占82.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还是会有一定的效果,能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素质。男生每次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明显要多于女生,怕运动辛苦、累是女生不能坚持每次锻炼1个小时以上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17.9%的学生不能坚持每次运动半个小时以上,调查发现这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够好,对运动缺乏兴趣,怕累和课余时间问题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表5 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
选项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0-0.5小时 9 4.7% 25 13.2%
0.5-1小时 28 14.7% 29 15.3%
1小时以上 60 31.6% 29 15.3%
1.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大部分学生是以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作为自己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其中女生偏向健康第一,而男生偏向增强体质。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的学生只占少数。
2.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动机主要集中在健康、增强体质和丰富课余生活三个方面,其他动机则较少,如交友、提高技能、减压等。在健康动机上男女生没有差别,在丰富课余生活动机上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而在提高技能动机上男生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女生。
3.上杭县小学高年段中,男生主要以球类和跑步作为锻炼项目,而女生主要以跑步作为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4.目前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学生总体的课余体育锻炼还是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还有14.7%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不足3次,45.8%的学生周锻炼次数在3-4次。
4.2建议
1.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应加强终身体育理念和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并自主的去参与锻炼把终身体育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
2.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应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的引导。让学生发现、体验体育锻炼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如:娱乐、减压、交友等。
3.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应该开展更多的运动项目,让跟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和让学生有更多锻炼方式的选择。
4.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对学生应该坚持贯彻学生每天锻炼的原则,充分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锻炼。
5.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应该合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
6.上杭县小学高年段应多开展一些合作性强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以此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吴美玉;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及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
04期
[2]匡晋梅;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王海荣,王晓春,张博;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
技;2005年04期
[4]王建华,万涛,王亚楠.浅谈如何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J].职业,2009.
[5]魏玉琴 甘肃省泰安县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0(13)
[6]王永;金广江;徐雄杰;“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实施情况调查[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 期
责任编辑:游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