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50米的教学
中都中心小学:丘才珍
小学体育课中的50米短跑, 是国家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必测项目。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正值运动速度的敏感期, 是发展他们的灵敏度、爆发力和速度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学和训练,便能及早发现和培养短跑人才。50米跑能激发小学生敏感性, 促进智力、体力、速度、美德的全面发展,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训练项目。
怎样将枯燥乏味的50米短跑变得有趣、学生爱学体育项目。从而提高儿童短跑成绩的整体水平?运用形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配合多种有趣的运动,使学喜欢50米短跑。本人的看法是:
一、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儿童跑步的兴趣
小学阶段主要由于30米和50米跑,单调的重复练习往往会是儿童产生厌烦低落的情绪。美国著名体育理论家布切尔曾说:“最高明的体育教师是那些善于转变学生态度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法:
(一)竞赛法。利用儿童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个人或小组进行比赛。
(二)激励法。给儿童精神的鼓励和表扬,有时可以给优胜的学生一定的鼓励。
(三)变形跑的形式,如“追球跑”“让距跑”“追逐跑” 等等。
(四)多种辅助练习,如“负重跑”“拖人跑”等。
(五)游戏法。组织奔跑游戏。如“三字经”“黄河、长江”“迎面接力”“警察抓小偷”等。
二、从小培养跑步的正确姿势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刚开始学会走和跑,可塑性很大,应当重视培养其正确的姿势。做到一下几点:
(一)头和肩: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
(二)臂与手: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
(三)躯干与髋: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四)腰: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五)大腿与膝: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
(六)小腿与跟腱: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可在沙滩上跑步时检查脚印以作参考。
(七)脚跟与脚趾: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三、跑步专门性练习
苏联学者汉斯托姆在《培养短跑才能的年龄》一书中指出:“步频是短跑最重要的因素,最好在7-11岁时予以训练,过了这段时间再提高步频不可能的。”为此,小学各年级都要把房展步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 高抬腿跑(行进间高抬腿跑)
1、方法:上体保持途中跑前倾位,前摆时大小腿折叠同时勾脚尖,大腿一膝关节为力点前送与水平线约成45°角。着地时大腿带小腿积极下压,髋踝充分伸展,膝角约成75°角,两臂前后摆动。
2、优点:高抬腿跑或行进间高抬腿跑时上体适当加大前倾, 使人体在垂直和水平两个力的作用下, 既克服了重力做功又在水平方向上有了一定的加速度, 有利于加快步颇。
(二)后蹬跑(行进间后蹬跑)
1、方法:上体适当前倾,支撑腿膝关节约成170°-175°角之间摆动腿屈膝前摆(同上高度), 着地时大腿积极下压, 小腿前伸扒地, 两臂前后摆动。
2、优点:后蹬结束时, 不强调支撑腿充分蹬直, 从而缩短了后蹬结束后续动作的转换时间, 有利于提高摆动速度。同时, 屈蹬动作使腿部肌肉储存了一定的弹性势能, 不会出现过度拉长腿部肌肉而受伤。
(三)小步跑和车轮跑
1、方法:始终保持上体前倾位,小步跑时大腿抬至45°角, 车轮跑时大腿抬至与水平线80°-85°角, 大腿带小腿下压扒地, 两臂前后摆动。
2、优点:适当加大上体前倾, 动作更趋自然, 与途中跑动作接近, 有助于发展步频能力和更好地体会并改进下扒着地技。
四、教学手段
短跑教学法, 是以基本技术—直道途中跑为主, 既是儿童练短跑的启蒙教学方法, 也是短跑多层次教学训练开始的基础阶段。
(一)松:四肢自然放松跑
站立式起跑, 中速起动, 要求动作放松, 前脚掌着地, 富有弹性, 步长不宜过大。
(二)大:放松弹性大步跑
站立式起跑, 中速起动,要求动作放松, 前掌脚着地, 富有弹性, 随着速度增加, 逐渐加大步长。
(三)快:放松弹性大步
加速跑 站立式起跑, 中速起动, 匀加速跑要求动作放松, 前脚掌着地, 富有弹性, 匀加速的距离随着加速能力的提高由长逐渐缩短。每次加速后, 达到较高水平时,立即转入惯性跑, 不要急停。
(四)前:向前摆臂摆腿
直线跑,站立式起跑, 中速起动, 匀加速跑。要求肩放松, 肘夹紧, 肘关节屈成约90度两臂前后平行摆动。随着跑速的提高, 逐渐提高向前摆臂和摆腿的幅度和速后者大为重要。髓、膝关节也要放松, 随着速度的提高, 逐渐加大摆幅和缩小膝关节的折叠角度。摆腿以膝领先向正前方摆出, 前脚掌着地要正, 两脚落在同一直线上。
五、培养其基本能力
在儿童少年短跑训练中,应以发展他们的动作速率、加速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和协调放松能力等为重点。动作速率是加速能力的基础, 而放松能力又是获得加速能力的保证,要提高加速能力, 首先要提高步频。发展与其有关的力量素质, 以增强绝对速度。但并不等于教学训练中专项训练的比例过大,也不是过早地对小学生进行早期专项训练。因为过早地对少年儿童进行专项训练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责任编辑:游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