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听郭老师《竹竿舞》公开课有感
发表日期:2016-06-13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听郭老师《竹竿舞》公开课有感

            第二实验小学  何喜梅

  我于63日有幸参加了上杭县第一届城区小学体育教研联盟成果展示课的培训活动,欣赏了进校附小郭筱梅老师执教的水平一《竹竿一课,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

教学过程

课的开始教师通过语言和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紧接采用师生一同小游戏“石头 剪刀 布”,定输赢,赢了老师的站到竹竿的右边,然后伴随着《青春修炼手册》音乐以新颖、优美的热身棒操做热身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个性,但他们注意力易转移,课的开始师生一同游戏定胜负先后进行站队,一改以往的队形队列的站位,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时间短,效果好。而热身棒操在老师优美动作的示范下,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热身效果。打破了传统单调的跑步、做徒手操的套路,符合低年级的特点。)

课的主体部分采用情景化教学,观看“竹竿舞”表演,建立动作表象,引导学生看和说,结合口诀“开合,开合,开开合”徒手练习拿竿动作,紧接前后两生练习打竿动作,然后四人一组合作完成打竿和跳竿动作,最后八人一组合作创新练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游戏部分用竹竿铺设跑道完成“换物接力”等一系列活动内容。

(充分发挥“一物多用”的功能,在主体内容“竹竿舞”中,通过拿竿、打竿、跳竿等一系列练习,采用单人、双人、多人的练习方法,重难点突出,层层递进。彰显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竹竿,学铺跑道,建立跑道的概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

最后,在优美的旋律中师生共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在优美的舞蹈旋律中师生共舞,增进了师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虽结束了,可我仍沉浸在课的情景中。我被郭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新颖合理的教学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艺术、良好的课堂常规教学深深地打动了,原来体育教学可以上的如此丰富多采,使我大开眼界,同时对照自己的教学,深感学习的地方实在很多。

1.积极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身、心、社”整体健康目标的基础,是创新编写教材的前提。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它们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广泛支撑。一物多用,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开放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用。如:小木棍、报纸、蛇皮袋等等。我想只要我们有热心、有爱心,相信我们不再为体育器材的贫乏而伤脑筋了,而我们的体育课也将变的丰富多彩。

  2.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潜能。给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留下一个弹性时空,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比如在主体内容“竹竿舞”中,通过拿竿、打竿、跳竿,单人、双人、多人的练习方法,同时结合简单明了的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如本课教者在“换物接力”游戏活动中,不直接将跑道画好,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竹竿摆跑道,建立跑道的概念。

3.抓好常规教学,养成良好体育课堂常规。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我们体育工作者更不容勿视体育课堂习惯的养成,我们体育课大多在室外开展,习惯不好,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体育课堂常规,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心血,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从郭老师这节课中,看出她所任班级体育课堂习惯非常好,队伍调动井然有序。而我们有些体育工作者因为不注重常规教学,导致整个课堂闹哄哄,甚至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

4.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其教学最起码、最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很难胜任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如今我们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一种所谓的“惰性”,变的爱抱怨,对工作不再那么有激情,更何况给自己充电,这样导致教学没有创新,学生不爱上其体育课等等,根本无法顺应课程改革。本课执教郭老师,其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好,有较强的亲和力,语言儿童化,不但动作示范规范,而且舞蹈动作优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同游戏,共同探讨,走近学生,这样师生关系亲密,情感交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本课中郭老师表扬手法多样,如:大拇指送给他、给他点赞、大苹果送给你等等,以及老师的适时参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得我们听课者也想参与其中。(责任编辑:游赣荣)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