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初中教研室 > 初中语文
解析语文阅读丢分的重要原因
发表日期:2016-07-04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解析语文阅读丢分的重要原因
 

  (一)意外丢分,不是"失误"

  考试后,凡是语文阅读上丢分的学生,总能找出以下几种情况或原因,诸如"不小心答错了"、"忘记答这点了"、"我答偏了"等答题方向偏离、要点缺失等看似"失误"性丢分。>>更多中考语文备考复习策略

  如果有同学将这种丢分现象认为是"不小心"、"当时没仔细想"或是"偶然现象",却不认为是自己在"踩分词"或答题结构方面存在问题的话,每次考试答题"没答到点上"的情况,仍将出现。

  其实语文阅读丢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点的掌握有盲区,二是答题结构和思路有问题,我们分别来看:

  1.知识点掌握有盲区

  例1: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文?(2分)

  第一段内容为:"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

  曾有同学这样作答:

  "答:文章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因为这位同学知道,环境描写有个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便写上了。但这道题答错了。他判定这段内容属于环境描写没有错,但他不知道环境描写其实有四个作用,其中之一是"交待背景",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它是起到了"交待背景"的作用,而不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本题参考答案:文章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简要评析:"环境描写"、"交代背景",便是我们所说的得分词,只有答出这两个点,才能得到满分,这就要求我们环境描写所包括的四个知识点,知识点上没有盲区,才可以防止在这方面丢分。

  下面的图,是"语文知识地图"有关描写部分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很容易发现,所有的答题的要点,都已经通过一张图简单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环境描写的四个作用,便可以应对所有关语"环境描写"的中考和高考题。但问题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整体的、条理化的认识,使得备考过程中充满混乱,顾此失彼,虽努力良多,却在知识点上盲区犹存。

  我们再看一个例题,来看我们应当如何利用"语文知识地图"上面的知识点来解决语文考试问题:

  例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中,请分析划线词语好在什么地方?(3分)

  参考答案:"苍苍"一词,抓住了芦苇的外形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生长茂盛的样子。

  这次,我们直接用《黄保余语文知识地图》来查看答案:

  详细点评:当题目问到"划线词语好在什么方时,我们知道是在考文章的语言,文章的语言总共分为四个方面,"苍苍"一句,首要符合的的评价选项是"生动",从《黄保余语文知识地图》上可以看到,生动总共包含五项,其中第一项最为贴切,因此,我们选择了第项。答出了"抓住了芦苇的外形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生长茂盛的样子。"

  2、答题结构和思路存在问题

  我们拿一道极简单的题来说明问题,看看文章答题结构和思路对阅读分数的影响:

  例题1: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例题2: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例题3: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说明:同学们没有看错,上面三道题,确实除了后面的分值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既然问题一样,那么,是不是答案也就一样了?来看下面的答案比较表:

  我们来看看正确参考答案:

  点评:在中高考语文阅读中,分值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答题结构和答题要点的变化。有的同学一看第14段是过渡段,忽略了分值直接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只能得一分!为什么?因为我们忽略了或是不懂文章的答题结构。

  当分值为2分以上时,答题结构是什么?首先,要先点出它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仅此不够,其次还要点出它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再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因此,很多时候的"失误丢分",其实表明我们在"答题结构"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本章将结合阅读判定分析题,来对相关的答题结构进行梳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这些"答题结构"并不繁杂。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