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问题分析 泉州五中特级教师 陈宏明
一、现代文阅读
1.D非正确项 原题: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恢复了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平等合作关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 分析: (1)“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病句! (2)依照原文倒数第二段的信息,“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的是“二八抽分制”(即“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而不是“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具体可见文本信息“到王安石变法期间,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绍兴七年,朝廷同意‘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 2.C非正确项 原题: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益,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证官府和坑户、冶户的利益,也影响了宋代矿冶业的发展。 分析: 依照原文倒数第二段的信息,政府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证的是“官府和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而不是“官府和坑户、冶户的利益”。 二、文言文阅读 5.B非正确项 原题: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分析: 因功被封吕地的不是姜子牙,是姜子牙的祖上,见好搜百度“姜太公,即姜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并建立诸侯国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氏(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姜子牙的封地是齐,见好搜百度“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昌乐县营邱镇驻地)”。 5.D非正确项 原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分析: 年份指的是某一年。年号可用开纪年,但要表示年份,是要和年序合在一起用的,如景平元年、元嘉三年、贞观九年、元和十年。 6.C非正确项 原题: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分析: (1)“不作分辨”的“分辨”从何说起?如果范泰讥讽的内容是事实,何来分辨?此属措辞失当!从语境看,范泰所讥讽的内容应该是事实。即便不能确定是事实,也不能认定不是事实。 (2)凭文中“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不能说范泰认为郑鲜之“功劳不下傅亮、谢晦”。 (3)既说郑鲜之“居僚首”,又没说傅亮、谢晦是什么官位,何以说范泰讥讽郑鲜之地位远不及傅、谢?这种分析缺乏充足的根据。难道没有官位很高并不被帝王看好而官位不高却深得帝王恩宠的情况?此处考的是阅读,不是考历史,千万别告诉我历史上傅亮、谢晦当时的官位确实比郑鲜之高这样的话! 6.D不能断定是不正确的 原题: D.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分析: (1)“不请他”,有歧义,可理解为“不让他来”,也可理解为“不去请他来”。当理解成“不让他来”,这个选项是错的;当理解成“不去请他来”,这个选项是对的。不知命题者是否是在这个地方设错?是的话,是否想到有这样的歧义? (2)有人认为D项的概括与分析不能对应,即“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无法体现“隐厚笃实”,“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无法体现“赡恤亲故”。如果是要这样看的话,那就要把题干“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改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及其分析”,这就变成是题干表述的问题了。按照原来的题干内容,概括内容和分析内容并不需要一一对应。 三、古代诗歌阅读 第八小题的设题欠妥 原题: 8. 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分析: 颈联“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应该理解成作者面对雨后清朗的远空和浑浊的河流,借愁飞度的高鸟和受困的老龙来喻指天涯飘零、际遇不济的自己,抒发客居他乡之愁和仕途不顺之悲,而不应该理解成是在写江涨之景。理由:依前者,尾联“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呈上来就很顺。依后者,“霄汉愁高鸟”被理解成像参考答案那样所说的江面变阔使高鸟发愁,就有点不可思议:首先,霄汉愁高鸟,又不是江阔愁高鸟,难道对高鸟而言江阔了就意味着霄汉阔了?其次,对高鸟而言,江涨水面变宽没什么好发愁的!难道宽到高鸟难以飞越还是用了夸张手法?既是高鸟,山重水隔不是问题,不值得愁!如是夸张,这样的夸张也太夸张了吧! 第九小题的参考答案欠佳 原题及其答案: 9. 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分析: (1)情感有四:客愁、仕途不顺之悲、观景的愉悦、友情带来的欣慰。通过上题的分析,前两者容易看出来;后两者就在尾联“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里。答案示例只提到三者。 (2)对所提到的三者,表述也缺乏逻辑性。貌似前句概括后句解说,其实不然。对情感的提炼及其对应的分析显得凌乱无章。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小题即选择题的E选项并不正确 原题: (1)E.本文评价高士其有三种方式:一是借用对其他人的评论从正反两面来评价,二是结合他的言论来评价,三是直接评价其作品和品行。 分析: 首先,在“本文评价高士其有三种方式”这个语境中,“借用对其他人的评论”应该是指作者借用自己对其他人的评论,可是文中可见“对其他人”的评论有两处:一是开头的对霍金的评价,另一处是倒数第二段对空头文学家的评价。可这两处,第一处虽并没有说是谁的评价,但肯定不是作者的评价,第二处明白说的是鲁迅的评价。 其次,“从正反两面”,哪里看得出来?就算开头借别人对霍金的评价是从正面来评价高士其的,可倒数第二段借鲁迅评价空头文学家的内容能说是从反面评价高士其? 第四小题的参考答案和题干要求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原题: (4)高士其有些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对今天的科普创作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①要创新科普形式,要善于从其他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融科学知识与社会人文于一体。②要积极顺应科技发展,更新科普内容;同时,要关注永恒的主题,创作出像《菌儿自传》那样的跨越时代的佳作。③要加强受众的研究,努力满足不同受众的心理期待,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要能为受众喜闻乐见。④要有扎实的科学素养、雅正的美学品位和高尚的情趣,练就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认识和生动的文笔。⑤要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热爱科普事业,创造出更优秀的新作奉献给社会和时代。 分析: 根据题干,作答范围应该是高士其那些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作品而不是所有创作对今天的科普创作所产生的启示,参考答案显然是答非所问。 根据文中所能找到的信息,即第六段中的“高士其的有些作品却有着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当‘非典’肆虐之时,他早期的作品如《菌儿自传》,以极为生动的笔调揭露这些危害人类的‘小魔王’的真面目,引起人们对于病菌、病毒的高度警惕,使很多初次接触其作品的年轻读者感到亲切”,能得到的启示充其量就是:1.笔调要生动,2.要创作一些关乎大众切身利益、能普遍引起读者关注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