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培训处 > 继续教育
让思品课堂焕发出美的魅力
发表日期:2016-08-25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让思品课堂焕发出美的魅力

  林育洪

相传,孔子讲坛环植以杏,誉为杏坛,古代学子呤诗伴以琴瑟,称作弦歌。浴袭下来,弦歌、杏坛成了学校的美称。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把美学原理拓展到思想品德教学领域中去,以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突破口,把美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思想品德教学焕发出其独特魅力的德育功能。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以美的新课导入吸引人

导入是新课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把握导入的美感性。所谓美感性,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审美心理构建,借助审美媒介,使学生产生或如沐春风,流连意境;或浮  联翩,心驰神往的美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主”这一内容时,即兴朗诵了一首《自立为荣》诗:靠父母的,只能受父母的荫护,在大树下,只能长成嫩小的蘑菇;一靠亲友的,终究被亲友耽误,他们给的拐杖,当不了顶梁柱;靠投机的,也许能得到一时的舒服,最后必将输掉全部赌注;靠上帝的,可能享受虚假的满足,结果让良心在宗教里麻木;不,一切有志青少年要大胆回答:幸福就在于自强自立,就在于不断把自己的理想追求!新课伊抬,教师引入《自立为荣》一诗,以美的诗意,美的旋律拔动学生心弦,为的是能更好地让他们理解教材的丰富内涵。

二、以美的语言讲述感染人

教师的语言讲述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教学时,教师以蕴含丰富情感美因素的语言讲述来动情授业、激思解感、画龙点晴、因势利导,从而达到动人心弦,令人神往,催人奋进、教人求真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虽然通过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教育,但因为思想品德课道德知识、道德规范术语多,有的理论性还比较强,如果在讲述时以简单灌输、单一古板、甚至照本宣科的形式、那就会大煞风景,甚至使学生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语言讲述方面下一番功夫,除了最基本的吐字清晰、声音宏亮以外,要求对每一堂课的讲述语言做到鲜明、生动、优美,尽量使语言讲述对教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传授道德知识时,以科学准确、言简意赅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培养道德情感时,以诗一般充满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举例说明时,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在引导实践时,以简单明了、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诱导道德行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必须具有巨大的磁力和感召力。如诱导的语言,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点化的语言,能给学生以迷津的豁朗;赞许的语言,能给学生以人格的尊重;激励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登攀的勇气。总之,教师的语言讲述只有灵活多样,美妙感人,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频频闪烁,哲理的顿悟才会时时产生,情感的火苗才会被撩拨得熊熊燃烧。

三、以美的教学态势共鸣人

教学态势是指那些帮助表达意思的人体动作、表情和服饰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语言的同时,若能充分利用和善于使用美的教学姿态,不仅可以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能弥补语言的不足,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能起到语言代替不了的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积极寻求美的教学态势,力争举手投足都能给学生以美感,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站立讲课时,我们努力做到挺胸、收腹、梗颈、稳重自然、落落大方。看到老师这样的教态,学生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挺起了胸膛,端端正正地听讲。其次,我还在手势上下大功夫,力求避免动作过粗过硬,以及过于随便,努力遵循“雅观自然、保持协调,不用则已,用则有力”的原则。此如:在讲“让我们选择坚强时”,我们目光热切,充满期待,语言铿锵有力,并且用握拳用力半举的手势加以强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信心,又如在讲“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以右手在空中做了个有力的手势,以增强学生不怕困难挫折、知难而进的信心。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做到微笑教学,以开朗和蔼的表情、亲切自然的眼神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微妙地传给学生,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最后,我们还特别注意杜绝一些多余而又难看的习惯。如以手梳头,双手不断地摆来摆去,用手指指向学生,板着面孔,两眼翻白瞪向天花板等。

四、以美的课堂结尾感动人

课的结尾,如树上之果。果若结得苦涩难食,那么,它的花也易被认为曾是失败的开放。一个美丽的结局往往比一个美丽的过程更打动人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精彩、精美的课堂结尾,使课堂留下余韵,使学生流连忘返。例如在教学“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内容的结尾时,面对学生们晶莹的眼眸,我动情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江苏无锡市的溪真是个失去双手双脚的残疾少年,他不顾自己四肢的重度残疾,以自强的精神、超人的意志、毅力和不断进取的品质学会了写字和刻画,并成了一位多才多艺的少年书画家。随着故事情节的起落,学生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感人的故事却留下了余韵,激励着学生们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信心。

总之,我们思想品德课老师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具备了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彩多姿的美育情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科学技术中的美、文学艺术中的美和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里去,进行有效的美的教育,能多方位地促进和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