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培训处 > 培训动态
让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拥抱”
发表日期:2016-07-29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让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拥抱

 20160713  作者:于学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就是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育实践的需求,也可能成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实现学校长远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近年来,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就以此为主题不断深入。

  两个关键词切换思维

  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曾经承担了省重大课题的子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教师都曾是课题的参与者,但现今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与以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什么关系?有些教师将二者混为一谈。为此,我们从辨析这两个概念入手,帮助教师们先正确理解,然后研究如何实施。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法出现频率非常高。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而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首次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可见,两个概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即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从与课程整合与教学深度融合,其与教学的关系,从相辅相成的合作,变成了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层次要求更加深入。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是融合深度。所谓融合,就是要让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服务于教师、学生,服务于课堂上的教与学和课前课后的评价与交流;所谓深度,就是要触及教育教学的深度问题,不仅表现在新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在技术带给教育的新理念和动力。

  日常研修注入技术基因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能力,像使用粉笔、黑板一样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同时,还要促进学生适应新型学习方式。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一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购买了学科网、知网、金太阳好教育网、组卷网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权,为教师提供上网学习的便利条件。我们要求教师在业余时间自主研修,了解教育的新动向,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知识和方法。学校建起了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研讨,解决学习和应用中的困惑。另外,针对教师的需求,学校还举办了一系列培训讲座,如《微课的设计与制件》《知网智叟助教辅助平台的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等。

  专题交流探向深度融合

  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学校借助全校性的交流研讨会、优秀备课组研修展示、融合课展示等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修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研修成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的平台。这种引领,帮助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掘个人潜能,发挥集体智慧,探索教与学的新方式,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今年512日,物理组于洋老师做了一节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讨课。课堂上,于老师充分挖掘和利用电子白板和实物展台的各项功能,运用高速摄像头,将多个实验过程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他还运用作业盒子进行随堂测试,借助网络交互平台方便高效的特性,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答题的对错,老师也第一时间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答疑。课后,高二物理备课组进行了课堂观察汇报,对比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不同之处,总结出后者的优势。在随后的交流研讨中,老师们还分享了参与此项研修活动以来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以及对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等问题。

  51718两日,我们又开出了电子白板使用研讨课,8位老师分文理专场进行教学展示。不同学科的老师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科教学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想,鼓励探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有效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还给了学生,多样化和创造性教学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渐入佳境。

  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研修活动以来,全体教师在教学、教研、科研中均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信息意识增强了,掌控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了,许多老师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源,利用QQ、微信等工具与学生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已成为常态。一大批老师录制了微课,各学科都积累了自己的资源库,更有教师利用网络拓展学习交流的空间,开展网络教研,与外省教师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等。高一英语备课组还搭建了与美国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指导学生的英语会话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们的观念转变了,越来越主动地接受和融合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结构正朝着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方向发生着转变。(作者:于学书,系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67137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