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城西小学 林宝勤
摘要: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此外,它还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为直接和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以校歌《劲旅之歌》为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军营及对部队官兵的感恩之情
我们学校是保障劲旅少年军校,在教校歌——《劲旅之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画册、配合音响,讲述1997年的冬天 ,有一支部队在操场上拉练,解放军叔叔看到破破烂烂的教室,他们省吃俭用,给我们学校捐款捐物,部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筹集38万元的建设资金,建起了现在的劲旅教学楼,人民子弟兵的爱心行动,掀起了一场兴资办学热潮,去年,他们又捐资10万元,为我们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今年,又捐资20万,完善我们学校的塑胶跑道。16年来,部队官兵的大爱,留下了一段如诗如歌的感人佳话。在此基础上,我特地词曲了这首歌曲,使学生体会到歌曲表现的军民鱼水情,让学生感受到部队官兵的大爱,慷慨解囊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教育学生要怀着感恩的心,来演唱我们的校歌,从而提高学生的爱校,爱军人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从小立志军营,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作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再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过程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溶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着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唱《绣红旗》一课时,学生对剧情了解后,听着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学生仿佛看到江姐与男友们在监狱中,不顾自身安危,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此时,师生与作品的共鸣激起师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逐步升华到思想美的境界。再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培养。
四、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每年“六一”, “元旦”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汇演,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
五、教师要做好示范,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思想、激情、言语、步履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浸涤。因此,除了要让德育教育透入于教学中,还需要把德育教育渗入于自己体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自我师德涵养,为人师表。如:教师整洁细腻的衣着,自然礼貌的教态,形象活跃的说话,富有激情的唱歌,美妙悦耳的琴声,工整的板书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身教重于言教,从道德教育来说,理论的说服,只有伴以楷模的示范。所以,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然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总之,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 郭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