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学前教研 > 教研活动
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推进--小猪买甜甜圈
发表日期:2018-06-26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杭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小一班

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推进--小猪买甜甜圈

时间: 2017年11月12日-2017年12月15日             记录者:卢琪     

游戏来源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的发展目标。根据小班幼儿协调性、灵活性较差的年龄特点,我决定从爬行切入,进而改变爬行的方式,不断完善孩子爬的技能,逐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体育游戏的快乐。

预期目标

1.在游戏中练习多种形式的爬,动作自然协调。
    2.能有序的游戏,体验爬行活动带来的乐趣。

3.有不怕困难的勇敢品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材料投放

地笼、钻圈、铃铛、地垫、套圈、小猪头饰、充气棒

游戏玩法

玩法一:手膝着地爬

眼睛向前看,左(右)手和右(左)膝交替、协调配合用力向前爬行,在爬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

玩法二:倒爬

眼睛向前看,左(右)手和右(左)膝交替、协调配合用力向后爬行,在爬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

玩法三:蜗牛爬

眼睛向前看,双手同时向后撑地,双脚同时用力向前蹬。在爬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

游戏推进 一 :

观察

分析

观察:我将四块垫子平铺在地上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小道”,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扮演成小蚂蚁,爬过草地到对面去找食物。”教师没有讲解、示范,孩子们趴下,就开始手膝着地爬过垫子,但是大都是埋头在爬;有的动作不够协调,导致速度也不快;有的孩子动作并不规范,是双脚跪着蹦过去草地的。

分析:小班幼儿基本动作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由于以上原因,一开始用于钻爬的的活动器械通常应选择比较大一些,高一些的材料。例如,一组平铺的大垫子,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爬行活动。由于大垫子上没有任何障碍,对于胆子小、动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有安全感。   

调整

推进

(图片)

调整与推进:我将孩子召集在一起,说:“让我们来看看蚂蚁妈妈是怎么过草地的。”随后,我在垫子上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手膝着地爬的动作要领:“眼睛向前看,左(右)手和右(左)膝交替、协调配合用力向前爬行,在爬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说完后,孩子们就陆陆续续爬起来。这次,孩子们都用手膝着地的方法向前爬行,如我预期,因活动难易程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孩子们都较快的就掌握了手膝着地爬的动作。

 

游戏推进 二 :

观察

分析

观察:手膝着地爬了两天,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关顾这个游戏了,有在玩的个别孩子也是慢悠悠地在爬,兴趣不浓厚。

分析:为了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爬的兴趣。根据我班幼儿现阶段体能的发展情况,在幼儿已较好掌握了手膝着地规范向前爬行以后考虑是否可以尝试手膝着地规范向后爬行视觉是维持动作平衡协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运动自信的生理基础。退爬活动离开了视觉的参与,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它符合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可以使幼儿产生尝试与活动的欲望。

调整

推进

(图片)

调整与推进:

我以故事“赶集的小猪”来引导幼儿在掌握向前爬行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衍生出改变爬行的方向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就有了接下来的“倒退爬”。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

分析

观察:在一开始改变方向“倒退爬”的时候,个别孩子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有的趴在垫子上一动不动,而有的仍然朝着头的方向往前爬。首先,我先调整了爬行的距离,从“五块地垫”调整为“两块地垫”,再由我来带着孩子们进行练习。有了老师的参与以后,果然,孩子们的积极性高了。我又想是否能借助一些材料引导幼儿更好的掌握“倒退爬”的动作技能。于是,我投放了动物头箍,用反戴在头上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朝“小动物头”的方向爬行。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倒退爬”的方法。孩子的思维很直观,所以投放的辅助材料的有效性非常关键。可是,孩子们玩了一会,很多孩子都离开了这个游戏场地。

分析:根据幼儿的实际,首先引导幼儿克服心理障碍。所以,一开始从短距离入手,引导幼儿进行尝试。而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大胆向后爬行。随着幼儿退爬动作的熟练、自信心不断提高,又开始让幼儿尝试独立退爬。一名幼儿向后退爬,一名幼儿跟着他向前正爬,到终点在原位置返回。最后投放材料引导幼儿完全掌握动作要领。通过几个阶段的练习,幼儿的退爬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明显加强,可以独立退爬了。

调整

推进

(图片)

调整与推进:接下来我在游戏里增加了套圈玩具,为该组创设了“买甜甜圈”的游戏情节。同时,把因为太松导致老是掉的“动物头箍”换成别在腰间的“小猪扣”,促进了孩子的游戏。

 

游戏推进四:

观察

分析

观察:除了手膝着地爬,不同的爬行动物还有各种不同的爬行方式,因此我决定从爬行的多样性出发,增设不同的爬行游戏。在户外运动区域中,我以“极速蜗牛”的游戏让孩子自由尝试。孩子们有的弓起了背,缩着身子在手膝着地爬,有的举起两只手跪着走。于是我向孩子们提问:“有没有一种方法能用脚当小蜗牛的壳,又能让你继续往前爬呢?”孩子们纷纷表示不懂。孩子们没有这样的运动经验。于是,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找蜗牛回到教室,我再次引导幼儿观察了一段蜗牛爬行的视频。

分析:《指南》强调教师要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为幼儿创设锻炼的机会,逐步提高和建立幼儿的参与性和挑战欲望。

调整

推进

(图片)

调整与推进:户外体育活动时,我做了个双脚屈膝坐在地垫上的动作。因为之前我们的月主题中《从头动到脚》其中有一个动作是“屁股走路”。我坐在地上的动作让幼儿回忆起了这个动作。泽骏立马坐在地上,左(右)手和右(左)脚交替向前爬去,但动作不是非常的快。我说:“骏,你的速度能快一点吗?”泽骏马上加快了手脚的速度,我继续引导:“试一试两只手同时爬能不能快一些。”于是,泽骏按照我说的,两手同时撑地,两脚向前蹬。果然,速度快了起来。骏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紫涵和子嫣看见骏成功了后,也马上效仿起来。

游戏推进五:

观察

分析

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更好了,兴趣却减弱了,而且因为速度加快导致“蜗牛爬”那组动作不规范,我观察到昊文、赞全、若楠在爬行的过程中双脚都没有夹紧。我想是否能继续优化游戏。于是,并在“蜗牛爬”那组投放了“布包”引导幼儿夹在两腿中间,规范幼儿的腿部动作,为这组创设了“小蜗牛运果子”的游戏情节。在投放了新材料并创设了比较丰富的游戏情境之后,我观察到孩子们又被吸引了过来。

分析:《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正确引导和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幼儿只有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并积极地投身于活动之中,才能实现积极主动锻炼身体的长远发展目标。要让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关键要让他们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材料的提供和运用是使幼儿体验到乐趣的关键因素。但因为投放的材料太多,导致每次组织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准备,我决定继续优化游戏。

调整

推进

(图片)

调整与推进:我还在思考如何将“蜗牛爬”和“倒退爬”两组继续进行优化,钟老师来了,我将困惑告诉她以后,她说道:“是否可以使用同一种游戏材料,这样就方便收放了。”我看着“蜗牛爬”组用的布包和“倒退爬”组的套圈应该要怎样整合在一起呢。是否可以只用套圈或只用布包呢?该如何取舍?最后,我决定用套圈来贯穿两个游戏,将两个游戏整合在一起。幼儿“倒退爬”到后面拿 “甜甜圈”(套圈),夹在两腿中间后“蜗牛爬”回到起点。

 

游戏推进六:

观察

分析

观察:在爬的游戏场地上,我又增加了“时光隧道(地笼)”游戏、“穿越烽火线(挂着铃铛的障碍跨栏)”游戏、“快乐的毛毛虫(可爬上爬下的跳箱)”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的材料练习各种爬。孩子们在钻爬地笼时,第一个孩子显得非常勇敢,接下去的孩子们也能勇敢地克服黑暗的恐惧,能通过较暗的地笼。“穿越烽火线”钻爬、“快乐的毛毛虫”手脚爬坡度,正上倒下,却是少人问津。

分析:小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都喜欢情景比较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教师就应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创造机会和条件,重在创设一种让幼儿相信自我、敢于挑战自我的氛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调整

推进

(图片)

调整与推进:我又尝试把钻爬的活动器械相互连接起来,创设一种循环式的活动环境,吸引孩子参与活动我们先让幼儿爬过垫子,然后躺着过烽火线,最后和平衡区、攀爬区等其它区域联合起来玩。增加游戏情节,设置更难、更新奇的障碍,设计比赛环节,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谢    责编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