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孩子品味生活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
上杭县实验小学 伍才英
8月17日到18日,我参加了龙岩市普教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有幸聆听了省普教室高本光老师和市普教室俞石泉主任的精彩讲座。两位专家从教材解读到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可行的建议。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引导孩子品味生活”这个观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在思考:如何合理地创设道德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更好地品味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选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的基础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以期使他们得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经历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如一上《校园里的号令》这课,学生基本了解与熟悉了学校的一日常规生活。在新的集体生活中,学生可能能主动适应环境,也有可能表现出不适应。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常出现的不适应现象罗列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铃声响起时才去上厕所;有的学生升旗仪式时随意地交谈;有的学生还没下课,就随便走动;有的学生课间操音乐响了,还不懂得排队;有的同学上课铃响了,才匆匆忙忙冲进教师,结果撞到老师,老师手里的本子都掉到地上来,自己嘴巴流血了等。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现象当成课中的一个资源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遇到这样的问题吗?我们该怎样帮助这些小朋友进步呢?接着开展“寻找身边的号令”体验活动,这样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引导他们感受此时号令的重要与神奇作用,明白集体生活中号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主动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再现问题情境
低年级学生喜欢体验,对于情境再现参与式的表演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开展活动。比如一上《我的好伙伴》这一课,可以设计“网小鱼游戏”,为学生创设相互认识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活动中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适度夸奖别人,同时学会自我介绍。这样的游戏体验,营造了轻松氛围,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又比如一上《上学路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上学路上”的情景,再现上学路上的经历。(如:和奶奶一起回家;爸爸妈妈骑车接我回家;在马路上追跑、跨栏杆、闯红灯;放学路上有人尾随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上学,从而触发孩子爱上学的情感。更重要的要引导孩子体会上学路上家人的呵护,十字路口交通警察指挥交通,放学的时候家人早早的在门口等待,兄弟姐妹结伴同行。感受到:上学路是一条充满关怀爱护期盼和陪伴的行程。这就是新教材对如何引导孩子品味生活的突破。
这样的道德问题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让新教材成为激活学生自我发展的活性因子。(钟晓菊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