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的课改路,并不遥远
——上杭县赴南昌教育考察交流学习体会
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钟晓菊
3月15日,我随上杭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金太阳教育集团”学习团队一行,来到南昌市参加金太阳教育集团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同行的还有长汀、武平两个县的学校领导、老师)。第二天上午,集团安排我们来到一所全国著名的课改学校——青山湖城东学校。一个不大的操场、两排四层高简陋的教学楼、几扇低矮的围墙印入眼帘。这样的学校课改很成功?我们带着满腹的疑问走进学生课堂。
走进一楼五年级教室,学生正上“棱长”一课,一个小女孩上台为同学讲解列式,并把式子写在黑板上。当班的一位年轻教师问同学理解了吗?几个孩子举起小手。“谁愿意再给同学们讲讲呢?”一个小男孩自信地走上讲台,把刚才黑板上的列式进行了分解,讲清了“长方体的棱长总和=(a+b+h)×4”的定律。我没想到,56个学生在窄小的教室里分组而坐,似乎有些松散,但个个凝神静听,更想不到孩子的讲解如此清晰,不仅写出答案,还能分析解题思路,把学习难点剖析如此透彻!绝不亚于一个小老师!
走进另一个教室,学生正在讨论语文导学案上的习题。教室前后左右有6扇黑板,上面已经写好各道题(都是学生的手迹)。第一组组长布置任务“找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然后每个组员自觉主动地走到黑板前,组织同学找到课文相应段落的句子齐读,并说出答案,秩序井然。查看其他各组同学的书本,都能在书上圈画,并注上正确读音。“自发、自主、自觉”成了这个简陋教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到另一个教室,这里正在上英语课。老师要求每组的5号组员,带领同学朗读课本上的对话练习,我所看到的仍然是自然自信的孩子,在自己的座位上起立带读,读后还互相点评,老师再总评。流利顺畅的英语竟从他们口里流出!
据介绍人说,这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它的前身是一个企业的子弟学校,生源极差,曾经是全区的“落后分子”,中考成绩倒二。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这般阳光自信的孩子!
城东学校的校长陈达为我们一行解开一个个谜团:2009年他任校长时,没人愿意来到这所学校就读,哪怕住在学校周边,家长也要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别校去。“穷则思变”,出路在哪里?陈校长反复思考,进行了一番考察,大胆决定,走课改!万事开头难。课改历经重重波折,当课改班的成绩遥遥领先时,普通班的老师才意识到为学生补课,加长学生学习时间仍然追不上,才自发地走上了课改之路。陈校长介绍,学校课改从2011——2012年的模仿到2012-2013年的初具“338模式”,解决了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诸多问题,现在已经创造出项目化教学“N段四环五星”课堂。学生中考成绩也从当初的倒数第二为全区的名列前茅!
为解决课改中的疑难问题,陈达校长介绍说了几个注意点:
1.各学科要协调发展,预习要充分,又要保证时间,中下学生的预习怎么办?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学科科目多,如果都按导学案的时间安排,根本没有办法保证预习。陈达校长要求采取“课程分型”来解决。保证语数英为基础课型,史地生为综合课型,政治课单列一种课型,理化为实验课,音体美为艺术课。语数英以展示课为主,预习课为辅,课表中的课只上展示课。预习课为每天第三节课后和下午课后,11:40—1:30全校统一为预习时间,以组长为单位组织预习,鼓励学生买各种教辅资料,答案不统一才有争议,才有思辨,使学生不迷信教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并规定在校一律不准做家庭作业。这样既保证了所有学生的课前预习,又解决组员之间的帮扶;“史地生”预习课为主,两课内容可以一起展示,节约教学时间;实验课不强求,可以灵活机动,预习、展示互相融合。
2.分层预习,分层达标。依据学业水平把学生分为A、B、C层,每个学生都给予依次编号,8号最好,1号最差;二是题目分层,分层达标。最难的D为探究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要求互相帮扶,“你讲我听,你听我讲”形成两两小组,互助互学,大组长监督各组员的自学,培养小组团队意识,每周布置一道难题让优等生完成(事实证明,这样的分层达标既让中下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又让优等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陈校长还为我们简介了“N段四环五星”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智能、社会参与、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
在课改的路上,陈达校长和教师一起研究思路,一起应对困难,每天一个问题碰头会,每次解决一至两个问题,把工作做细,持之以恒地做,直至今天取得不斐的成绩。
陈校长大概四十来岁,他个子不高,穿衣朴实。如果走在大街上,谁也看不出陈达校长是一名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名”校长,他为我们介绍了近两个小时,不用稿子,不用ppt,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所有听者无不佩服,深感课改之艰难,又惊讶其课改之成效。
反观我们县的“先学后教”课改,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向全县小学五、六年级积极推广导学案,每年请一线优秀教师编撰,并不断修正。但是,多数一线教师仍在观望,小组合作学习还流于形式,小组展示也仅仅是公开课上表面的汇报而已。学生是什么?他们是人,是成长过程中的人,如果一昧地让他们在课堂上做“收音机”,不用思考,不用展示,永远是那个腼腆羞涩而内敛的山区孩子。我们的学生如何在监测命题方向的大转变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考出高分?将来又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课改要实行,观念要先行!不论是多差的生源,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自主自信,放开手脚让他们施展才华,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何愁成绩上不去?又何惧学生不说话不爱表达?“先学后教”的课改路,并不遥远。这是南昌城东学校的课改实验给我们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