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上杭县城东小学 何凤玉
2018年5月11日城区小学体育学科校际联盟教研活动在附小开展,听了陈国柱老师执教的三(3)班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让我受益匪浅,眼前一亮。以下是我的听后感。
一、设计思路新颖
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运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教”与“学”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并掌握小篮球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分组反复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教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本节课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二中的小篮球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以前有接触过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是篮球技战术的重要而基础的一环,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水平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小篮球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对篮球的感知能力。
三、练习方法新颖多样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教师设计多种练习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例如:准备部分的球操,人手一球,在动感的音乐伴奏下做球操既活动了关节又激发了兴趣。学生表现动作舒展、到位、节拍准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基本部分放球环节陈教师组织1、3排学生用手递手传球将球送回球框这也是一个亮点,学生很有秩序的把球放回球框,一点都不会乱。在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形式多样,由复习原地运球→徒手→两人一球传接球→两人一球运球5次后传接球→按指示方向传接球四种形式由无球模仿动作到有球动作,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实际效果很好,9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而且练习队形调动井然有序,保持队伍整齐。
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陈老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方法时运用口诀,通俗易懂如:传球:“蹬地伸臂,翻腕拨球”。接球:“伸臂迎球,屈臂缓冲”。结合挂图讲解传接球动作,并与学生配合示范传接球动作让学生一目了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更好地运用在练习中。重点突出:1.传球时蹬地充分,快速伸臂。2.接球时屈臂缓冲。难点突破:传球时落点准,身体协调用力。学生在简单明了的短短几个字中很好地掌握了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
五、一物多用
整节课从准备部分的球操到结束部分的游戏,都充分利用篮球,贯穿整个课堂,做到一物多用又简洁。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中的充分利用好器材并做到一物多用。
六、点评及时到位
在各环节练习中,陈老师都能做到组织学生练习,并巡回指导,及时纠错。并且适时请学生展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出优缺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了教学目标之一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并积极展现自我。
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但我提几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
1.男女生可区别对待,男生可适当增加一点难度。
2.游戏部分建议全员参与。
3.放松活动时多做几节放松操。
4.建议精讲多练,口诀改为“蹬伸拨,迎接收”更好。
(责任编辑:游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