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小学教研室 >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口语交际课要有“两味”
发表日期:2018-06-09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口语交际课要有“两味”

上杭县城东小学  黄林太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旨在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口语交际课该怎么上才能达成这个目标?能达成这个目标的口语交际课又具有什么共同的“味”?我以为至少要有以下“两味”。

一、有地道的“语文味”

口语交际课属语文课,应具有语文课基本的“气味”——“语文味”。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口语交际课具体“语文味”呢?

    在“语文课”的建构中酿造“语文味”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口语交际课也是语文课,就应守住语文的根,要避免演化成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课等不是语文课的现象。如一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学会生存》中这样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讲了谁的故事?

1:讲的是……的故事。

师:讲了哪几个故事?

2:讲了******两个故事。

师: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学会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

……

师: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样做?

4:应该……

……

显然,这环节的教学偏重关注生存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安全教育成分大;疏忽了关注学生交际意识、态度、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文味缺失。

    在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中孕育“语文味”

受知识、阅历、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口语交际活动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甚至错误、表达不清楚或不完整或不规范、缺乏语言艺术、不注意文明语言的使用等情况。这时,教者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课堂具有语文味。如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讲人物故事》,就做得好。

(指导学生如何给别人提建议环节)

师:谁能给陈**同学提些好的建议,让他更上一层楼?

**同学(原听):“陈**同学,我建议你讲故事的时候做到自然大方。”

师:“同学们,刚才张**同学的建议提得好吗?”

生都说提得好,指出了陈***同学的不足,建议有针对性。

师:“陈**同学,听了张**同学的建议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他说得对,但听了有点儿难受。”

师:“我也觉得有点刺耳。为什么给人这样的感受呢?怎样说才能让人乐于接受?”

(生沉默、思考)

生:“太直接了!提建议时要委婉一些。”

师:“怎样做到委婉呢?你能试一试吗?”

生:“陈**同学,如果你讲故事的时候自然大方些,就更好了。”

师:“陈**同学,有什么不同感受?”

**同学:“这样听起来很舒服。”

师:“这样说为什么能让人感到舒服?”

生:“用上了表示假设的词‘如果……就’,有与人商量的意思。”

师:“ 好。等会儿给其他同学提建议时请注意用上‘如果……就’”。

……

(后来,学生在给别的同学提建议时就都能用上“如果……就”、“要是……就”了)

    在书卷气息浓郁的教师语言中散发“语文味”

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语言妙语如珠、口吐蕙兰、风趣幽默,又运用得体,不仅能起到传递知识,沟通情感,启迪智慧,展现个人修养,突出个性的作用,且能使课堂充满语文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语言的发展。如某教师执教《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过程中,就表现不俗:

师:好。现在进入牛刀小试环节,哪方先陈述观点?

正方(举手):我方认为……

师:非常棒!先下手为强。

……
(小结自由辩论)

师:掌声送给他们!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唇枪舌剑,精彩纷呈。

……

二、有扑鼻的“交际味”

什么是口语交际?简单说,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没有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就没有交际活动的产生,就没有“交际味”,就成不了口语交际课。怎样使口语交际课有“交际味”呢?

 依托话题打造“交际味”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完成话题本身的教学内容,应是以话题为依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意识、态度、技巧和语言能力等。比如《讲人物故事》,教学目标不能单一地定位在“把故事讲好”上,更应对口语交际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作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教学过程不能仅关注学生故事讲得怎样,更要激发学生参与讲故事活动的积极性,端正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较高的听话能力;引导学生在其他同学讲故事过程中或讲完后适时、主动进行评价、提问、纠错、补充,从而使听说双方互动起来,实现交际。如果只注重前者,忽略后者,没有交际活动的产生,就钻进了“故事会”、“单元训练重点复习”等窠臼。另外,高年级的不少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与习作内容是结合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习作指导教学等同于口语交际教学或替代口语交际教学。否则,就会使口语交际教学弱化或边缘化,造成口语交际课丧失“交际味”。

 促进互动打造“交际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搭建平台,使听说双方互动起来,让课堂弥满“交际味”。

⒈巧设情境,激发需求,促进互动

情境教学体现了直观性,能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学教程中,教师要通过媒体呈现、口头描述、表演等形式巧妙创设情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如某教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在引出话题环节这样创设情境:先通过媒体呈现神舟九号上天、中国天眼、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上杭水幕电影等图片,并配以快节奏的激进的音乐,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学生踊跃发言。接着,老师又通过媒体呈现触目惊心的污染排放、空难、大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事故、电子垃圾、核污染、学生染上网瘾等图片,并配以低沉、悲哀的音乐,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危害,然后也让学生交流观后的感想。学生又纷纷举手。而后,教师顺势小结并抛出话题:“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至此,学生参与交流表达的需要得到有效激起,使课堂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

⒉讲求方法,搭建平台,促进互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口语交际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促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使课堂涌现浓厚的“交际味”,要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众多同学当观众的“局部热”现象。这就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洞察秋毫,敏锐捕捉交际契机,及时激发学生交际热情,采用适当的形式,巧妙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每个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机会。如一节课内安排自主合作、小组合作、组际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二是教师要加强引导推动活动顺利进行。如学生表现好时,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交际热情;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进行疏导,打通交际通道;学生不知主动接话时,提醒及时接话,引导交际产生……三是加强调控,给每个学生参与交际的机会。因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等各不相同,导致活动过程中时常出现个别学生热情高涨,不断抢占交际机会。此时,教师就应一边及时引导其他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一边引导热情高涨的学生给其他同学生交际机会,使全班学生基本上能参与交际。

新课改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得到了小学语文界的高度关注,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但也不可否认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探索永远在路上。但无论如何口语交际课应具有“语文味”和“交际味”。

   (责编:曹勇珍)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