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小学教研室 >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先学后教”的“后教”怎么“教”
发表日期:2018-06-10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先学后教”的“后教”怎么“教”

 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永金

“先学后教”的“后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后教”要怎么“教”呢?

一、一知半解处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导学案“先学”,能解决一些问题,找到答案,得出结果,但有些问题学生在“先学”时虽然知道答案,但却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说不清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老师要了解这个学情,“后教”时把问题分析透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导学案”上有一题判断题:“文中的严监生是人穷光蛋”学生都知道是错误的,因为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导读”就能得出答案,但导读中只有一句“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显然,单凭这句话学生不理解严监生到底有多富,此时,老师适时补充资料,课件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半,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说严监生是“富豪”“土豪”,从而感受到严监生有钱到什么程度。如果没有教师的后教,他们只知道严监生是个有钱人,不是穷光蛋,但有钱到什么程度,学生通过“先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后教”,通过资料让学生知道严监生原来是个那么有钱的大富豪啊,为后面感受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不肯短气、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难点处该出手时就出手

针对教学的难点,学生“先学”也不能弄清楚弄明白的内容,老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点教,花时间花力气教,如果老师仍一味让“学”,只会是浪费时间。

在《杨氏之子》一课教学中,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些字词的意思古今很不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准确停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停顿对于首次接触文言文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导入新课后,老师先示范读,再一遍遍领读,并出示画有停顿标记的课文,老师告诉学生停顿要“声断意连”“声断气不断”并示范,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如:“家禽”是两个词,“禽”指的是“鸟”,所以文中“家禽”之间要停顿,与现代汉语中的“家禽”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难点处有了老师这样的“后教”,学生都能正确停顿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三、出错处教得清清楚楚

当学生“先学”出现错误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这个错误资源及时教,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么才是正确的,要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先学”时,老师发现学生写“兜”字时,把“白”头上的一“撇”缩在里面了,变成错字。下面是这个老师的“后教”片段:

师:这个“兜”字你们在导学案上都没写好(课件出示),老师在课前专门查阅了这个字的演变历程。瞧,这就是“兜”

(课件出示“兜”的图片、篆体字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师:兜的原意就是头盔,咱们对着头盔的图片来看一下这个字的小篆写法。它的上半部就像人的头部,两边是两只大大的耳朵,中间的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最可爱的是它头上有个冲天辫儿,这个冲天辫,变啊变啊变,变成了“白”字上面的一小撇,(课件出示楷书的“兜”)所以,这一小撇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在整个“兜”字的头顶上,而不要把它缩到耳朵里面去。咱们中国的汉字真有趣,了解了它,写好它就更容易了。(老师板书示范,学生再次书写)

老师的“后教”通过讲解字理、观察图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那一撇不能缩在里面,怎样写才是正确的,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忽略无视处着重指出

学生根据导学案“先学”时,往往会无视、忽略文本中一些关健的句子或词语,对课文中一些“闲中见奇”“平中见奇”的词或句子即便小组合作也无法注意到,在“后教”时教师要着重指出,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句子和词语上,进行点拨、引导,探寻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在《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中,合作探究“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这个问题,各小组均能从“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小心地放”“退开一步”等词句中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但全班学生都无视、忽略了“饼干丁”这个词,这时,就需要老师在“后教”时着重指出,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饼干丁”这个词上来:

师:大家看看,老人给海鸥喂的是“饼干丁”,“饼干丁”与“饼干块”“饼干末”一样吗?

生:不一样,饼干块比较大,饼干末小而碎。

生:我知道了,饼干块太大,海鸥吃不了;饼干末太小海鸥吃不到,而饼干丁海鸥刚好能吃下,老人想得真周到。

生:老人把一块块饼干掰成一个个饼干丁要花很多时间,要很有耐心,可见老人非常爱海鸥。

生:老人把饼干弄成饼干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喂我吃东西,把东西弄成丁状,如胡萝卜丁、鸡肉丁,怕我噎着,老人也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照顾,喂饼干丁,不让海鸥噎着,可见他是多么爱海鸥啊!

师:词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貌似无关紧要的“饼干丁”一词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细心、耐心、爱心,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它们都能传递出语言的温度与情感。 

   (责编:曹勇珍)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