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蛟洋华家小学 谢顺英
近年来孩子们的识字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创新识字成为我片区的研究专题。是啊,中国的汉字丰富多彩、字体也多种多样。该如何引导学生识字呢?近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下面结合我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及自己的识字经历谈谈几点浅薄之见。
一、趣味识字乐趣多
趣味识字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一个“趣”字。趣味识字即是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轻快愉快的识字。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学习能力却比较差,这就产生了矛盾。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认知它、运用它;而对于自己没兴趣的事物,就会心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这一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好“兴趣”这一有力的武器,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到浓浓的乐趣,就一定能改变契机。那如何进行趣味识字指导呢?我总结为以下两点:
1、口诀识字法
顾名思义,口诀识字就是把生字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孩子识记。如我在教裁、栽、载三个生字时,编了这样一个口诀:有衣来裁缝,有木来栽树,有车来载人。让学生明白有衣的是裁缝的裁,有木的是栽树的栽,有车的是载人的载,让学生通过口诀轻松有效的区别了这组形近字。
又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老是买和卖混淆在一起,为了让学生区分买和卖,我先让学生数数这两个字的笔画数,得出卖字的笔画较多,接着问学生什么情况下才会把东西拿去卖,引导学生明白当自家的东西有多的时候才会想到拿去卖,结合卖字笔画多于买字,据此编成一个口诀“东西多了拿去卖”,让学生识记卖字,学生很快记住了,从此以后我就没再发现学生出错了。
2、动作演示法
动作演示法就是通过做某一生字的动作来达到识字目的。曾经我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引导学生识记“掰”字。她让学生先做猴子掰玉米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到掰玉米要用一双手,所以掰字有两个“手”字。再用口诀“两手一分就是‘掰’”帮助识记。学生一下子就把自己预习时认为较难的掰字记住了。
当然趣味识字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两种。还有我们日常比较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等。让识字趣味化,让孩子们体会到识字的乐趣,识字就不再难,学生也更乐意识字。
二、故事识字记得准
所谓故事识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要学的生字编成小故事,这个故事不一定要有现实依据,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编,只要方便学生识记都可以。或借助这个生字的小典故让学生知道这个生字的来历,达到让学生在故事中识记生字的目的。记得我上学时为了帮助我们识记酒、洒,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人同时酿酒,他们都很认真、仔细,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发现酒没一点动静,其中一个人有点等不急了,心想:该不会坏了吧?于是打开来看,发现没坏又盖上盖子。又过了一天,还是没动静。就这样反反复复打开,最后他的酒就没酿成。另外一个人却一直耐心等待,等有香味了才打开,最后酿成了一坛香甜可口的酒。所以酿酒要有一颗耐心、一颗静静等待的心。老师边说边把酒字中的横用红笔描红。意在告诉我们酒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酿成的所以它的笔画要比洒字多一横。就这样,我在听故事中识记了这两个生字。这种方法识字既轻松又有意思,关键还记得准。所以在后来的识字和教学中,我也经常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识字。学生也很喜欢这种方式识字。
三、游戏识字记得快
游戏起源于人类生活,属于教育的范畴。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分钟左右,加上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很容易疲劳,常出现注意力分散或坐立不安,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位教师在教授生字词时,发现学生在反复练习熟记生字的音形义后,已经开始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了,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她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渴望得到奖励的期盼心情。设计了“帮大象过河”的教学游戏:一条小船的两边写满生字词,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全班准确读出生字词的音,生字词就会落到小船上,并让小船往前走一步,这样有动感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主动认知的欲望,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却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使得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活跃、生动。
四、借助多媒体识字记得巧
看贯了西装旗袍,总感觉庄重中带着某种压抑,吃贯了米饭油条,总觉得在填饱了肚子后的单调乏味,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课堂教学难免使学生感到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借助多媒体识字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是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识字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也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单一乏味的识字一下子变得亮起来、活起来、美起来。例如,一年级上册,在教学 “日”时,我先让孩子们看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接着点击图片,原本学生看到的太阳就满满发生变化,最后变成了一个彩色的“日”字。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在日字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听到很多学生开心地叫了起来:“哇,这个日字好漂亮啊”。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下了这个日字。再如曾今我听过一位老师教学停字,她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法,先出示一个人行走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紧接着出示一座亭子的图片,最后把这两幅图组合在一起出示在左边,右边出示停字,让学生说说图和字的联系,教师适机点拨学生,一个人一直走啊一直走啊,走到亭子边累了就停下了,所以这个生字宝宝就念——,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就准确无误地说出了停字的音。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决不仅仅是以上列举的几种,老师们只要在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孤立使用,而是综合使用的。就如对于一个生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识字方法,把识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识字教学的效率才会更高,质量才会更好。
(责编:曹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