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提高实效
——《写毕业赠言》评课
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邹永连
5月31日,廖老师执教了《写毕业赠言》,《写毕业赠言》是六年级下册最后一组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的第二板块教学内容。本单元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记忆。听了廖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新颖的课程理念,十足的课堂气场,值得我学习。优点很多,我这里说二个方面:
一、“先学”准备充分
廖老师利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开展教学,“先学”准备充分。教师和学生都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导学案、制作好课件、收集相关资料,根据导学案了解学情等,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了“先学”,如:写好了毕业赠言。课前准备充分,交流时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二、注重方法的提炼
廖老师教学中很注意方法的指导、提炼。如,进入新课学习后,廖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读课本中提供的几则“毕业赠言”,去发现写赠言的方法,赠言有什么特点,写赠言要注意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概况出写赠言要要有具体的内容、语言生动优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等。廖老师出示几则学生写的毕业赠言和自己课前收集的几则赠言,以及自己写的赠言,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比较喜欢哪几则赠言,为什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毕业在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总免不了要互赠留言,而一些庸俗无聊的赠言直接影响了赠言的价值。很有必要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健康积极的赠言,什么是低级庸俗的赠言。通过出示这些赠言让学生在读、思、议中辨析赠言的优劣,进而自然总结出写赠言要有针对性。在“互相赠言”时廖老师要求学生要说清赠言是给谁的?说的时候双方要面对面、眼睛要注视着对方,收到赠言的同学要说感受、要点评、要表示感谢,这就教给了学生听、说双方交际时一些技巧,在双方交际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因为孩子们掌握了写赠言的方法和技巧,加上“先学”准备充分,使孩子们在后面的修改赠言时有法可依,修改后的赠言精彩纷呈。
优点很多,我不一一说,接下去我说一点建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强调的是人的“自我实现”,即充分、完善地发挥人的潜在能力。本板块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依依惜别之情,进而努力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努力留下一些美好,我认为本节课学生的情感没有很好地激发起来,是不是把教学环节改为“回忆友情—提炼写法—修改赠言—体验友情—留下美好”更好,就是把最后一环节看视频,提到第一环节,开篇以回忆小学生活的种种片段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写赠言的动机,借以打开写赠言的思路。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修改课前写的赠言内容更为丰富,而且可以为说出赠言(体验友情)定下感情基调。最后一环节“留下美好”即毕业将近,我们该做些什么?我认为这节课可以加进去,因为“写赠言”你本来在先学的基础上执教的,加上六年级的孩子临近毕业了,学习能力也更强了,一节课这样教学下来,显得有点单薄。
(责编:曹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