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小学教研室 >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发表日期:2018-06-15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东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老师仍然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不放心,面面具到,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塞给学生。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只有认真打好基础,加强方法引导,才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加强方法引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重视方法引导,而不是想着讲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只有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才能比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研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都不重视阅读。那么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无从下手。传统的教育观念下,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重视方法引导,而对段落,词句分析得太细太过。学生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一定的方法,反而会弄得一头雾水。这是比较不妥的。教师就应该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把阅读教学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兴趣引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的特点,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境营造。着力于“兴趣”培养。有了兴趣,就能够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正是在这种强烈的阅读欲望的推动下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轻易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享受,使学生真正去主动阅读积极阅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由于学生还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要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差不多的时候。如果他们没有发现什么疑问,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如果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够明白开朗。当学生面对问题感到疑惑,不知如何思考是,就可以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就可以提出可能引发争论的问题,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往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互动,提高学习效力

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种。自由平等,轻松舒适的民主阅读教学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充分的了解。备好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可以通过提问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是否弄清楚了,对某一段话是否理解了,从哪个角度进行理解的。其次,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引导他们用学好的知识,去理解去运用。这样,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由外而内逐步提高。在互动中,使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阅读能力得到内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应该从小抓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方法引导,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加以引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想阅读,能阅读,爱阅读的人。

(责编:曹勇珍)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