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寻智慧
——观摩城区智慧教室成果展示有感
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中心校) 温丽平
很荣幸学校派我来学习由上杭实验小学承办的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智慧教室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活动,让我接触了“智慧教室”这一教学软件,这款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新型的智慧学习环境,助推了教学的创新,这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求,也是当今学习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次研训活动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节不同学科的展示课,运用了智慧教室中IRS反馈系统,让学生在教师布置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引导、示范中,通过小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聆听、补充、汇报等活动中得出结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智慧教室软件,“高清晰、深体验、强交互”的特点,让上课过程即时生成、反馈,让老师即时了解、掌握并分析学习情况,随堂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师生的互动更加的有针对性,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做相应的调整,使得教师更能实现5432的转变,即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被动学到主动学,教师到教练的转变。
第一节课是蓝洁华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在小组讨论上,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及描述,在小组代表介绍作品时,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了解和崇敬之情,在语言表达上也给予了相应的建议,学生通过教师的建议,从语言技巧和情感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慢慢地从其他小组代表讲述中,汲取优点,完善自己的不足,使得表达更有条理性。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语言知识的输入后,作相应的输出,而不是靠教师传统的进行机械的重复和强调。最后,蓝老师让学生继续欣赏有关革命的影视作品和联系我们当地相关革命故事,升华本课主题,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沉淀本节课所得。第二节刘日英老师展示的是一节小学数学课,《植树问题》,这不仅仅只是一节植树问题,这节课体现了生本课程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小组在教师布置的任务中,不断地合作、交流、思考、聆听得出规律,理解间隔数与栽树之间的规律,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作了相应的拓展,并运用本节课所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的融入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第三节是廖欢欢老师呈现的一堂精彩的英语课,将单一的音标教学,融入句子及故事教学中。廖老师巧妙地设计了《Food in the Zoo》的故事,与如今流行的绘本教学相类似。除了让学生掌握了含字母组合“oo”的单词的发音之外,还能运用所学句型,there be句型和I can see……in the zoo.将单一的单词串起来,最后组成一篇故事,进行操练。这节英语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廖老师在布置任务时,分工明确、细化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意识,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左顾右盼,整堂课很充实,学生在课堂中很“不轻松”,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快乐的、积极的,孩子们的自信心、自我满足感和荣誉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个人觉得,唯一有待注意的就是,在shoot一词中,教师给出了范例,I want to shoot the……,原本shoot一词就是比较敏感的词汇,教师在学生给出的各式各样的句子后,没有进行相应的思想及情感方面的教育,而不能像学生造的句子那样,随心所欲的去剥夺他人甚至动物的生命,引导学生要遵纪守法,珍惜生命。这三节展示课上,三位教师均扮演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引路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支持者、帮助者及教学教学的研究者,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我认为这也是新课改中对老师提出的角色的转变。小学教研室黄主任在活动最后也作了相应的点评,夸赞了这些教师及团队在成果展示之前背后的辛苦付出,并且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教师都不能离开生本课堂、生本教学,教师所有的教学手段,要真正服务于教学和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选择,设备与设备的关系中,多问问自己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怎样才能符合新课改理念,而并非所有的教学只是跟风或流于形式。虽然活动只有半天,但给我的启示颇多。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对自由、美好的追求,都有对成功的期待和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
1. 由于小学生的表演欲强、好奇心强、接受能力也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智慧教室的功能,进行抢答,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整堂课真正“活”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2. 智慧教室的随机点名功能,能比较客观地进行提问,少了许多教师人为的主观,如教师个人的偏好之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整堂课处于紧绷状态,不容易开小差,倒计时功能让学生有时间观念,不拖沓;拍照学生练习情况并上传功能,让学生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3. 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聆听、学会反思及小结,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学习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支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心理感受,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单一的知识。
在这种新形势下,对教师自身能力、各方面的素质、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鞭策教师不能止步不前,要适应新时代、新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让课堂不单只是“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演示,教师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中来,与学生共同探讨,给学生更多更大的自我空间,对学生自主性的启发、引导、点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不轻易告诉学生学习方向而是让学生自己辨别方向。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其实,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也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
这八年的教学,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在这个信息媒体爆炸的时代,学生几乎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之中,要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所谓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不一定是解题之道,“业”也不仅仅是作业,“惑”,可以来自于所接触的任何一个领域,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其实,培训的意义在于获取,在于思索更在于碰撞与深省,培训除了培训的本身,更多的是如何将你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最终内化成自己的。希望,每一次的培训让自己在收获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我,成为一名学生欢迎、家长尊重、同行好评的智慧型教师。
(责编:范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