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教师进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进校处室 > 学前教研 > 教研活动
民间体育游戏案例推进——跳竹竿
发表日期:2018-06-26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杭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民间体育游戏案例推进——跳竹竿

时间:2017年9月~12月     班级:  大六班      录者:王岚琴   

游戏来源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中说: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我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我们可以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预期目标

发展弹跳力及与同伴合作、协调能力

材料投放

1.长短各两根竹竿。

2.选择较宽敞的游戏场地。

游戏玩法

玩法:幼儿四人一组,两人分别抓住竹竿两头有节奏的敲打地面(开合开合开开合合),另外两个幼儿在中间敏捷的跳跃、躲闪。 在跳竹竿时,注意脚不能被竹竿夹到。 敲竹杠的两个小朋友要注意配合,掌握节奏。 

游戏推进 一 :

观察

分析

观察:孩子对跳竹竿的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快的熟悉节奏,我们以掌声引出节拍与节奏的学习概念,让幼儿先掌握敲竹竿的节奏:开合开合开开合合。以及跳竹竿的步伐练习,在分成4人一组进行练习时,就出现了问题。李梓皓小朋友害怕竹竿会敲到自己,于是在开开合合时,直接跨了出去,并没有跟着节奏来跳。

分析:在游戏中,梓皓看到有几名小朋友顺利跳过竹竿后也跃跃欲试,但看到竹竿不停地开开合合,却怎么也不敢往里跳,一是孩子们没有掌握节奏的变化。二是产生了胆怯心理,害怕竹竿合起来时,夹住自己的脚

调整

推进

(图片)

看到这种情景,我对小朋友们说:“我们先不敲竹竿吧,我们先来练练跳竹竿!”于是我带领小朋友在静止的竹竿里边念“开合开合开开合合”边跳,先是慢慢的跳,然后加快速度,小朋友逐渐掌握节奏,孩子们因为没有竹竿夹脚的顾虑都很有信心地跳着。

 

游戏推进 二 :

观察

分析

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对跳竹竿已经很熟悉,可以很好的跟上节奏,动作也敏捷、快速,但一直重复的敲竹竿动作,幼儿开始失去兴趣,以上厕所或者喝水的理由离开,4人组离开2个就没有办法再进行游戏。

分析:当幼儿停滞在反复跳的阶段时,需要一种新的玩法适时介入。让孩子对敲竹杠有了新的想法,让游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调整

推进

(图片)  

      

1. 目标调整:a..练习变换方向跳跃的本领,培养动作的灵活性。b.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游戏玩法调整:增加竹竿的数量与合作的幼儿,把竹竿摆成十字型,让幼儿进行跳跃,每个小朋友站在一下格子,一起向同一方向跳,更加强幼儿之间的配合,敲竹竿的幼儿都必须节奏统一,跳竹竿的小朋友也必须快速的向前跳,不然就会和后面的小朋友挤在一起。在十字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变换连续跳,来锻炼幼儿的灵活性。

 

            十字跳                               连续跳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

分析

观察:幼儿对敲竹竿的玩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通过前面尝试玩了十字跳和连续跳,创新的意识更强了。今天我又听到小朋友在组织说“我们两组一起来合作”,通过上次的推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得到提升,会互相交流跳法,但是人多了节奏的配合就没有这么整齐,幼儿没有办法进行长时间整齐的敲竹竿。

分析:在这次的观察中,我注意到了孩子对“合作”的欲望。当幼儿合作成功地完成某一项动作时,这种喜悦比自己单独完成会更有成就感与同伴一起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但个别幼儿稍微分神一下,节奏没有把握好就容易乱。

调整

推进

(图片)

1.目标调整: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合作敲竹杠的方法,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2.游戏玩法调整:a.再次增加人数,把竹竿摆成“井字形”,还是每个格子站一个幼儿,向同一方向跳跃。b.增加一名幼儿来用打鼓的声音为幼儿打节奏,敲竹杠的幼儿统一听打节奏幼儿的节奏进行敲竹杠,更确保敲竹杠幼儿的整齐度。

 

  

(谢   责编)

 【收藏】 【打印】 【关闭
“中国·上杭”网站群首页